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电信产业1502班的陈浩,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个读国学经典的分享报告。题目是《悠然荆楚,浪漫华辞》。
在佘书记的带领下学习认识楚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楚辞中独有的楚地特色及伟大的诗人屈原。下面让我们来领悟这“悠然荆楚,浪漫华辞”的真谛。
楚辞在中国文化里兴起得比《诗经》晚,甚至比诸子散文还晚,但也正因如此,它吸收了诗经的奔放情致,吸收了诸了散文的文字技巧,再加上独有的楚地特色,便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楚辞风情,宋黄伯思曾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正说明了楚辞明显的地方色彩。
《屈赋》全篇是一种心情的起伏,充满词藻,却总在起伏流动,宛如一种翱翔于空的感觉,在古典意识流中宛若时空交错。春秋战国时代,南方楚国迷信巫术的宗教风气非常盛行,于是,许多美丽的歌词乐舞,伴随着各式各样的神话与传说发展起来,而楚国民歌,又是一种富于幻想,变化曲折,悦耳动听的曲调,与当时标榜玉音的中原雅乐大大不同,使楚辞的创作与传唱因为音乐的起伏而有情致上的宕拓,而人民富于幻想与爱美的浪漫气息,更让夸诞靡丽的文辞,不受拘束的奔腾在字里行间。楚辞《九歌》正是经屈原加工过的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其中就可以看出楚地富有神话色彩的风俗。在《离骚》、《天问》、《招魂》等诗篇中,神话素材经过屈原的精心编撰,都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同时,神话传说扩大了诗人驰骋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屈原创作的内容,为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屈原以后,在楚国和汉代都有一些人用“楚辞”这种诗体来进行创作。但是无论作为文体或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这一词永远是与屈原的名字分不开的。屈原,湖北秭归人。相传古帝颛顼商阳氏是楚国的祖先,而屈原的家族正属于楚王族的一支,屈原降生的那天,正当太岁逢寅的那年正月庚寅,年月日都符合“人生于寅”的观念,他父亲便给他取名为“平”,字叫“原”,与其生日相配合。平,平正,天的象征;原,广阔而平坦的地形,指大地,这样屈原的名、字与生辰就包含了天地人三者统一的意义。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屈原看来,当然是幸运而又值得骄傲的事,但屈原并没有沉醉于这种幸运之中,他知道“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所以,他努力自修:“泪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坚持不懈地追求高洁的品格:“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坚定执着地追求真理,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还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潇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史记·屈原列传》中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这当然是他勤思善学的结果。所以我读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回忆录》中文学家木心有评:“楚辞,起于屈原,绝于屈原。
屈原热爱祖国,他不仅忠于国家,而且对楚国的乡土山川,都有无比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与楚国人民是相通的,楚民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它曾参与周武王伐纣的战争而受到周成王的封爵。但在后来,楚国却长期受到中原列国的歧视和敌视,被诬称为“荆蛮”。这就促成了楚国人民有比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乡土感情,有一种自立向上的精神。生长在这块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土地上的屈原,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所以我们现在去看他的作品,可以发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文字把他的品德,人格,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与惶恐,对于亡国的哀痛与悲伤,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就像他的代表作《离骚》,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体会他“遭忧”的心情,但是字里行间的曲折与血泪,仍是可以在细心阅读之后,令人深深动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如此博大精深的楚辞世界中,我相信大家定能上下求索,我也祝愿本次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我愿的的国学读书会越办越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