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国凤)初春时节,六盘山上充满绿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中药材种植”科技扶贫项目基地,村主任王安民告诉记者,基地选用六盘山道地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等品种为主,今年全村共种植中药材515.9亩,建立大田种植示范基地473.5亩,农户自种42.4亩,推广黄芪覆膜压沙育苗技术、黄芪露头覆膜移栽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机械种苗平栽种植技术、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及机械采挖技术6项新技术;村里建立中药材科技扶贫示范户50户、科技带头人30人;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为村民们有了一个可以持久的发展方向。这是六盘山区实施“十村千户”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的一个缩影。
该县联财镇人大主席孙小宁告诉记者,科技扶贫示范项目按照“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以致富产业为载体,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2016年以来,六盘山区在5个县区实施科技扶贫项目10项,扶持产业主要有肉牛、中药材、冷凉蔬菜、肉驴、红梅杏、林下经济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2年努力,六盘山区依托科技扶贫项目,扩大科技示范户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覆盖面,通过帮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提升帮扶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科学种养水平,引领带动农户增收。目前,惠及西吉,隆德等5县的科技扶贫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9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2至3门农村实用技术。
西吉县吉强镇水岔村是市科技局定点帮扶村,投放珍珠鸡苗近2851只,载种红梅杏近千株,发放化肥200余袋,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良法,扶持种植马铃薯441亩,地膜玉米241亩。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产业致富带头人,现购进新品种基础母牛51头、带动水岔村村民改变传统的种养殖观念,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西吉县硝河乡关庄村实施“肉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扶贫项目,确定项目带动发展100户,围绕肉牛养殖和饲草调制技术进行理论和现场培训,培训两个带头人及养殖200人。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实施“肉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扶贫项目,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养殖户为对象,建成科技养殖示范基地1个,引进新产品、设施5项,惠及养殖农户160。
六盘山区农业部门负责人认为,科技扶贫项目通过引进示范优良品种、推广高效养
殖、混合日粮饲喂、营养调控及饲草加工调制、规范化种植等技术,贫困户普遍掌握各项科学种养技术,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有效破解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和种养水平低、效益不高等技术难题,加速了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产业地位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比重更加凸显。一些项目村通过推行“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贫困户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如各个扶贫村合作社从购牛环节和饲养环节为养殖户提供“两环十统一”服务,有的推行入园统养、入股托养等养殖,与肉牛养殖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带动贫困户种养由粗放式向集约化、现代化、科学化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为确保科技扶贫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六盘山区科技部门选聘了具有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为科技特派员各驻1个贫困村,由科技特派员牵头,负责方案制定、培训和技术指导,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全程跟踪指导生产过程,组织开展示范基地验收等工作。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有的构建“科技扶贫项目+科技特派员+农户”的运行模式,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关键,通过集中培训和入户培训,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促使贫困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有的建立“科技扶贫项目+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户”的运行机制,推行入园统养、入股托养等养殖模式,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8年,为充分发挥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六盘山区继续建立 10个科技扶贫示范村,每村投入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资金50万元,推进“科技特派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扶贫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要素聚集,创新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定制化科技服务,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助推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
联合村村主任王安民告诉记者,现在由村集体投资120万元,吸纳2家本村企业入股600万元,建成生态农家乐开始营业。探索建立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在巩固1300亩冷凉蔬菜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冷凉蔬菜面积1000亩。冷凉蔬菜基地休闲观光与农家乐就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