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县域经济 > 正文

贵州:乡村振兴装上“智慧芯”

时间:2018-08-02 09:19:5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编辑:湖北县城经济发展 点击:

本报记者刘久锋

  “通过农业大数据融合工作的推进,我们发现大数据平台对农产品管好、卖好、利益机制链接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这是近日召开的贵州省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牧局局长马富良的发言。

  如今,在贵州广大农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产业发展有了“新标准”、产品销售有了“快车道”、乡村景区有了“指挥部”……让农村发展有了“智慧眼”、乡村振兴有了“智慧芯”。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之后,会变革农业的管理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经营方式,让我们的决策部门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决策更有依据,让管理措施更科学合理和有效,改变过去依靠传统经验判断的管理模式,是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说。赵春江认为,大数据作为贵州省驱动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也实现了深度的融合与发展,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喝了这么多年的茶,用这么高科技的手段去茶园里面参观,还是第一次。”5月7日,在遵义市湄潭县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现场,重庆茶叶爱好者李庆通过手机体验了一把通过实时视频画面参观湄潭沁园春茶业公司“私人订制”的茶园。

  茶客通过网络参观茶园,并下单订制私人茶园,茶农们便知道要种什么样的茶、种多少茶。在湄潭县兴隆镇大山村茶农黎时勇看来,这是一件神奇的事:“公司加上互联网,种茶、制茶不再盲目生产,也不怕卖不出去,看到茶园景色好,有些人还会专门跑来游玩。”

  “把电子眼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茶叶生产加工之中,不仅有利于管理,提升茶叶质量安全,还能让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生产过程,提高对产品的信任度。”湄潭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吉伟表示,“私人订制”正在改变特色农产品传统产销模式,这种生产方式,一亩茶叶能卖到5000元以上,比传统茶农单卖茶青的方式要增收1000元以上。

  这种采取大数据订单模式生产农产品的企业在贵州不止一家,贵安新区贵澳农业产业园利用“云上农场”大数据推出“私人订制”服务,客户在家中可通过手机APP对选购的果蔬产品进行远程施肥、浇水操控,成熟后直接配送到家,足不出户就能吃到亲手种植的新鲜果蔬。

  “大数据融合发展,对我们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大数据可以用在农业领域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村的发展,为农民的增收提供支持。”据贵州省农委主任助理诸云强介绍。

  “当实时采集到的数据经过系统研判后,偏离我们设定的适合猕猴桃生长环境的参照范围时,它就会发出预警。比如,土壤湿度偏低,技术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来设定自动喷灌。”在水城县米箩镇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猕猴桃基地的监控室中,浙江托普云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杨明明指着监控后台向记者介绍。

  而在贵州省的修文县,这里的每个猕猴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就可以显示出产地在哪儿、园主是谁、田间管理、采摘时间、出库时间等信息,全程跟踪,全程溯源,猕猴桃的“前世今生”尽显眼前。

  大数据技术在农村应用带来的新业态,正积极推动农业经营由“种什么卖什么”向“要什么种什么”的转变,用“要什么”倒逼“种什么”,催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标准”。

  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的云上六枝运营中心,大厅内几块LED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全区各农业园区、景区的实施监控画面及农产品销售情况分析数据。一旁摆放的岩脚面、郎岱酱等特色农产品,吸引游客驻足了解。

  中心负责人介绍,运营中心的生态农业云平台对六枝耕地、种植、养殖、需求、交易等数据进行收集、展示和发布。通过数据分析,科学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让种养殖户知道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种类,实现订单式种养殖,避免多种、少种、乱种、误种等。

  为适应六枝特区及落别乡发展山地旅游、山地特色农产品、山地高效农业的需要,云上六枝运营中心还设立了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这里集合了六盘水各县区特色农产品485种,通过智慧电商云平台,就有300多种本地农特产品在线销售。

  “看到我们家乡的辣椒产品在网上卖得好,我很高兴,我们家也在种辣椒。”在云上六枝运营中心做管理员的钟明来自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牛场辣椒”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后,已成为钟明家乡的一张名片。

  “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为乡村振兴的推进装上‘智慧芯’,用贵州在大数据产业上的优势,破解乡村建设中的困难和不足,推动两者在融合中发生巨变,实现贵州乡村振兴的提质加速。”贵州省农委主任袁家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