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把得紧 腰包鼓起来
——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助农脱贫增收经验探析
本网记者陈显萍
天气渐渐转凉,又是一年烟叶采收季,而在洛阳市洛宁县小界镇兴业专业化合作社却仍是一片火热的烤烟景象,合作社理事长张灵武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不仅自己赚了一把,还带动着乡亲们脱贫了!”他所在的烟区是洛阳市烟草专卖局为洛宁烟草分公司专门种烟、烤烟的区域,烟草专卖局负责从种植到收获、从加工到销售的全程技术服务,既保证了烟草的质量,还稳住了农户的收入。他说:“把紧了质量关,烟叶品质好,卖个好价钱,俺们的腰包鼓起来!”
洛阳“五山四岭一分川”。崇山峻岭不仅制约了传统粮食作物增产增收,也阻断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脚步。但,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气候、土壤等条件都适合种烟,上世纪80年代,洛阳就被划为河南省烟叶种植最适宜区。烟叶产业也因此成为地处丘陵山区的洛宁、宜阳、汝阳等贫困县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连续3年来,种烟贫困户年人均种烟收入达到5600元。
“利用企业的业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将贫困户纳入到产业链条中,既能落实生产任务,还可以产业发展助力农户脱贫增收。”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苏永士说,“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质量’二字,齐抓共管提质量,烟叶质量高了,工业企业乐意收,农户自然卖上好价钱。”
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战关键之年,各类企业主体纷纷加入,一方面是企业标准化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劳动技能偏弱的贫困户,怎样让规范意识较弱的贫困户真正的融入标准化的生产,洛阳烟草专卖局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坚持质量立市、满足市场、问题导向不动摇,紧盯质量不放松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利于市场的根本。烟草的生产采取年度订单制,虽看似稳定,但暗藏汹涌。如果今年生产的烟叶质量达不到卷烟厂的需要,明年的生产任务就会被调减。生产任务被调减,不仅影响企业的信誉,还会影响到农户的种植面积进而影响到收入。
洛阳烟草专卖局深知质量的重要性。坚持“质量立市”,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始终围绕烟叶质量做文章。在产业的全链条上,相继把提高生产质量、提升等级纯度、规范散叶收购、稳定收购秩序、提高成包质量、消灭非烟物质等作为工作重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抽丝剥茧”,拟定专项提升方案,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在洛阳烟草专卖局每一名员工心中,在驻扎在13万亩烟田里的500多名烟技员心中,在不辞辛苦的每一名烟农心中,质量意识深深扎根。洛阳烟草专卖局(公司)总农艺师叶红朝说:“把搞好烟叶生产作为体现干部员工精神面貌的‘风向标’和‘精气神’,提高烟技员工作能力,培养职业烟农,引领烟农、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精神力量为改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提供了强大动力,汇聚成提质量、强信誉的强大合力。”
“客户说好才是真的好,客户增加采购计划才是真正好。”洛阳烟草专卖局一方面主动出击,到工业企业,与技术中心、原料购进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了解客户需求和客户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组织生产一线人员到工业企业学习,增加一线人员提高生产质量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上部烟成熟度不够、油润度不够、钾含量过低”等问题被工业企业提了出来。问题在哪里,改进就到哪里。一项项改进的技术成果落入田间,科学移栽、适时移栽确保生产出销售抢手的“中棵烟”,增钾控氮、改进施钾方法提高烟叶钾含量,实施成熟采收、落实“上部6片”一次采烤技术获得质量上乘的上部烟叶……,一项项技术最终凝结为烟叶的质量提升。
强化落实精准生产、精准收购、精准调拨,彰显质量特色
抓质量要靠落实,精准是落实的要义。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标准化是难题。洛阳烟草专卖局抓落实突出精准生产、精准收购和精准调拨三个重点环节,以工业的标准理念抓烟叶生产,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好土好水出好烟。”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管理科负责人给记者介绍,适宜的区域与适宜的水土条件是提高烟品质的必备条件,洛阳烟区落实主栽品种、种植布局优化,努力破解水源限制,保持烟区稳定发展。
精准体现在技术完善,冬耕起垄、壮苗培育、平衡施肥、地膜覆盖、规范移栽、科学管理、成熟采收、科学烘烤……一套成熟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被烟农熟知熟用。精准体现在呵护土壤,有机肥、大麦掩青、豆浆灌根等技术的运用,让土壤保持充沛体力。精准体现在破解“水”难题,井窖式移栽、滴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运用,让水尽其用而不浪费。
在洛宁县罗岭烟站,烟农们正在有序地交烟,并没有出现集中售烟的拥挤情况,烟站站长贾彦武说:“我们严格收购流程,规范现场管理,落实7天1轮,每轮结束停磅总结、清仓盘点、日限量收购制度,根据限量安排,组织待售烟叶,保持日均收购量稳定,平抑了收购波峰波谷。”
这只是洛阳烟区落实精准收购的细节之一。积极推动精准收购创新,实行分轮次、分时段、限部位、限数量的收购模式,既保证了收购烟叶的质量,更保证了农户的收入。
完善基础管理、质量管理、考核奖惩体系,健全抓质量机制
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职责都要清晰。洛阳烟区在烟叶产业链上,共有66个岗位,梳理出来了391条岗位职责,这些职责并不是一次总结出来的,而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固化-再实践-再总结。
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工作促进组负责人介绍说,完善基础管理体系,重点围绕合同签订、投入发放、补贴兑现、收购秩序、收购质量、仓库升损等重点环节进行自查自纠,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明确解决方案和时间节点,并把基层烟站和农民的好做法、好成果制度化,做到解决问题无死角、职责落实无空白。
基础管理体系的完善编织起了一张大网,这种动态的完善方式夯实了质量管理的基石,但为了再加一道保险,洛阳烟区提出了专门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明确质量责任,全面促进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收购质量提升,并建立烟叶质量跟踪机制,向前可以追踪到田,向后跟踪到工业企业,确保全链条质量可监可控。
而在考核环节上则力求做细,在量化细化烟叶工作各环节关键指标的基础上,分成烟叶生产质量、收购质量、调拨质量、基础管理、廉政风险等考核项目,实现烟叶质量考核全覆盖。
“质量是企业打拼市场的重中之重,助农增收是国企最终的价值体现。必须发挥管理制度化、技术标准化、落实精细化的企业优势,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在脱贫奔康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好更实更长效的作用。”苏永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