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1月7日电(记者刘飞、孙天朗)“只要‘马难活’能活,其他人都能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交岔乡大坪村村主任海金军站在塬上,指着本村梯田旁一户人家说。
海金军口中的“马难活”,指的是交岔乡大坪村村民马文科。
彭阳县位于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45年前,一场大旱席卷了西海固,长时间缺少降雨,庄稼颗粒无收。“那时他才两岁,家人觉得他肯定会给饿死,于是老叫他‘你难活’,就这么着‘难活’的外号传开了。”马文科的老邻居海恒贤回忆说。
马文科父母那一辈就穷,生活条件是村里最差的,到他这代依然很贫困。“那时候他家里人没啥吃的,娃没啥穿的,4个女儿小时候的衣服、食物等都是靠政府接济。”海恒贤说。
穷苦的生活让“马难活”性格内向, 平时就算在人群里也是一声不吭。而“马难活”这个绰号叫得久了,很多村民也就忘了他的真名。
记者正采访着,马文科从玉米地里走出来,记者随他进屋。马文科家虽然装饰简单,基本生活设施却一应俱全,不像是一个“难活”的家。马文科一字一句地向记者说,20年前,他们一家从坍塌的窑洞搬上来住在二哥家的土房里,直到2013年才在政府的帮助下住进了新房。
生活从难到易,其中的转变缘于当地大力发展的金融扶贫和草畜产业。
为解决农户发展面临的资金困难,彭阳县持续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力度。“我2017年当上村主任,那时他家啥都没有。”海金军说,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2017年,马文科建成了80平方米的养殖圈棚,还贷款买了羊,家中也通上了自来水,生活开始有了改善。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彭阳县提出力争2018年脱贫摘帽的目标。作为彭阳县位置最为偏远的交岔乡因地制宜,将草畜产业定为发展乡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如今全乡饲草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6万亩,牛羊存栏数将近2.7万头(只)。
交岔乡党委书记安续堂告诉记者,总人口5600余人的交岔乡从事草畜产业的村民超过3000人,带动全乡531户家庭脱贫摘帽。
如今,马文科年近五十,4个女儿都已出嫁,他和老伴在家里养着30多只羊,种着20多亩地,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日子变好了,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与苦日子一块告别的还有马文科背了多年的绰号“马难活”。“现在他生活条件好了,少有人喊他‘马难活’了。”海恒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