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行刚刚铺就的地膜,如纸上的横格一样平行笔直,伸向天际。
4月18日,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老龙河农场一块田间地头,昌吉市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杨志仁发动大马力拖拉机,一按按钮,跳下拖拉机,拖拉机自行向前驶去,如春蚕吐丝般把地膜和滴灌带笔直地铺在大地上。
这个春天,有关智慧春耕的报道密集出现在各个媒体上,特别是抖音、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的介入,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围观,让新疆的智慧春耕着实“火”了一把。智慧春耕的大面积推广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印象,折射出新疆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
现状
农机智能化加速推进
3年前,杨志仁播种时,还要坐在拖拉机上,双手扶着方向盘,双眼紧紧盯着拖拉机机头上中心位置竖立的标杆,让自己的眼睛、标杆与地面的定位线三点连一线,以尽量把地膜和滴灌带铺直,尽管费了老大劲儿,实际上地膜和滴灌带经常被铺得弯弯曲曲;而如今不用打方向盘,甚至不用人上机操作,地膜和滴灌带就能被铺得笔直。
这就是智能农机的威力。近年来,新疆各地围绕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导航定位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进行广泛而有益的探索。
2018年,全区农业用北斗终端近2500台(套),使用农业用北斗终端定位导航拖拉机辅助驾驶系统进行播种的面积约600万亩;植保无人机超过1000台架,使用植保无人机智能喷药技术的面积约500万亩;精量施肥技术、变量喷药技术、智能滴灌系统等智能技术得以广泛推广。截至2018年底,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6%,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
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植保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经销、应用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我们生产的无人机在全疆的植保面积由2015年的56万亩次,增加到2016年的256万亩次、2017年的560万亩次、再到2018年的1500万亩次,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该公司副总经理胡恩才说。
农机智能化之所以加速推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副处长买合提·达吾提认为,一是因为土地大规模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基础,规模化经营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供了基础,机械化又为农机智能化的推广打下了基础;二是因为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老龄化,农村出现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情况,倒逼了农机智能化的推广应用;三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农机智能化创造了现实条件。
效果
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杨志仁在为现代农业技术的神奇而感慨的同时,也在为自身劳动效率的提升而感到自豪。他说:“以前没有用北斗导航系统时,一天只能播种100亩左右,并且非常辛苦;而现在一天能播种200亩左右,还很轻松。”
正如杨志仁所感知的那样,农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农业效益提升。“拿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老龙河农场的春播来说,导航技术的应用,让原来弯曲的播行变得笔直,这样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3%至5%;加之品种改良,老龙河农场的棉花平均亩产已经由十年前的2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00公斤左右。”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负责人郑军说。
劳动力的节约是农机智能化的一大成果。拿无人机来说,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喷药700亩左右,相当于40至6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昌吉市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筹建自己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我们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劳动力可以节约一大半。”该合作社理事长马建飞说。
智慧农耕还可以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尽可能减少整个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耗、能耗。“用无人机对棉花进行喷药作业,每亩地节约综合成本100元左右,节约农药30%左右,节约用水90%左右,同时避免了传统人工喷雾作业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胡恩才说。
马建飞展望:“明年我们有望建立自己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届时,合作社每一台机器在什么位置作业,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如果有一个地方需要农机进行作业,我们就可以通过手机APP定位安排距离这个地点最近的农机去服务,这就节约了农机来回奔波的时间,也减少了油耗。”
前景
任重道远还需久久为功
“尽管新疆农业已经踏上了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但从全国来看,我国智慧农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15至20年的差距,存在众多短板,需要奋起直追。”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戴俊生坦言。
展望未来,欲推进农机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需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据介绍,2018年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769.7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4.4%。下一步,新疆将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农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扫除障碍。
针对智能化农机费用较高问题,应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拿巴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019款P30无人机裸机来说,其售价5万元左右,如果配套完毕则需要7万多元,对普通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高价格限制了高科技机械农具进入农业生产,不利于智慧农业发展。这就需要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由合作社或者经营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先进适用智能农机,为农户提供相应服务,机具共享,适当减轻农户的负担,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副处长孙桂荣说。
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推动农耕智能化的技术保障。2018年12月2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这为今后农机智能化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图。
“未来10年,新疆需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突破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与短板技术,实现农业‘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替代进口’三大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效能、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戴俊生说。